科研要闻
厚积薄发!首经贸2024年科研成绩单
发布日期:2025-01-14  

屏幕截图 2025-10-21 101421.png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数量和类别实现新突破。2024年,科研处先后组织10期国家级项目申报辅导,抓实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做细对申报文本的精准把脉问诊,提高申报数量和质量,取得良好效果。2024年获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20项。其中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2项,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1项,教育部项目18项、北京社科基金项目30项等省部级项目67项。2024年,我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既包括年度重大项目也包括专项重大项目,数量和类别实现新突破。同时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

微信图片_2025-10-21_101501_111.png

高水平的论文和专著数量增长明显。2024年,科研处先后组织6期“期刊面对面”工作,为老师发表论文搭建平台。今年我校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呈持续增长态势。全校教师共发表B2级及以上学术论文807篇。其中,中英文A级论文160篇,比去年增长9.7%;中英文B级论文647篇,比去年增长4.7%。包括在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Econometrics、Research Policy、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等国际A+级期刊发表论文20篇;在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际A1级期刊发表论文70篇,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中文A1级期刊发表论文7篇;在国际A2级期刊发表论文48篇,在中文A2级期刊发表15篇。2024年,我校教研人员出版专著126部,比2023年增长4%。

微信图片_2025-10-21_101534_766.png

屏幕截图 2025-10-21 101623.png

屏幕截图 2025-10-21 101634.png

屏幕截图 2025-10-21 101644.png

重要科研获奖实现新高。我校教职员工的科研成果产生较广泛的社会影响,获得良好评价。2024年共获得各种科研奖项3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4项。“中国家庭普惠金融发展研究”“高维因子模型的极大似然分析:理论与方法”等6项成果荣获第九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人工智能对北京市就业的影响与应对调研报告”等7项成果荣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获奖数量和等级均实现历史新高。

屏幕截图 2025-10-21 101801.png

屏幕截图 2025-10-21 101831.png

搭建服务国家和北京的平台。2024年学校在维护好、建设好与已有国家有关部门、北京市各委办局、北京市各区政府等单位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加强对外交流,与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北京市委市政府相关研究机构、京东集团等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库作用,为国家重大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建言献策。

领导批示采纳增长迅速,智库服务效果明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北京市“四个中心”建设和“两区”建设,我校教师积极向国家和北京市相关部门提交决策咨询报告,有122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得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比2023年增长45%。其中关于“‘活跃资本市场 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具体政策措施建议”“关于近期新设公司注册资本变化情况初步分析的报告”“关于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议”等20篇获得国家级领导人批示或者国家党政机关采纳,57项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或者被省部级党政机关采纳,收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政府研究室、市发改委等机构的感谢信。

微信图片_2025-10-21_101857_683.png

屏幕截图 2025-10-21 102019.png

搭建参加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提升我校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根据北京市统一安排,积极参与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主论坛,与通州区联合成功承办“同行—都市圈发展与区域协同治理”平行论坛,选派志愿者提供会务服务,全力保障了此次论坛成功举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承办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专题论坛,成立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向全球宣传推广展示学校在服务首都“两区”建设、ESG发展、新时代数字劳动发展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吴卫星校长接受央视网采访,全方位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与社会认可度。受邀参加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与商务部联合研制并发布《数字经济时代县域商业发展报告》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同时,积极参加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等重要平台,发出首经贸的学术声音。

屏幕截图 2025-10-21 102053.png

屏幕截图 2025-10-21 102127.png

屏幕截图 2025-10-21 102135.png

主办承办多场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研讨活动。2024年学校主办、承办各种学术会议92场,比2023年增长130%。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364期双清论坛“经济增长理论与宏观政策优化”、中国ESG大会、第二十一届金融系统工程与风险管理年会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金融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七届换届会议、第十八届经济增长与周期高峰论坛(2024)暨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发布会、京津冀金融研究联盟2024年会暨第十一届中国金融风险高层论坛、资本市场创新发展论坛暨《2024中国上市公司创新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会、“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得到光明日报、前线、科技日报、经济参考报、北京日报、人民网、央广网等媒体报道,极大提升了学校学术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屏幕截图 2025-10-21 102238.png

屏幕截图 2025-10-21 102249.png

屏幕截图 2025-10-21 102346.png


    2024年,学校围绕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任务持续发力,取得系列重要成果。


微信图片_2025-10-21_102416_520.jpg

微信图片_2025-10-21_102424_079.png

微信图片_2025-10-21_102429_199.jpg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举办系列重要学术活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之际,学校与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高端论坛”,出版并发布《大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记》,录制“协同十年 共赢未来”的电视节目,发起并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高校智库联盟、京津冀协同发展30人论坛等研究平台。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报道、关注和好评。《北京日报》整版报道《首经贸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建设市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叶堂林教授入选新华社遴选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十人”。

完成多项高质量的智库研究成果,持续打造多部有影响的系列蓝皮书。“北京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存在的短板研究——基于国内外比较视角分析”“对北京市韧性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的几点建议”“着眼新时代首都发展,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关于推动城市副中心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决策咨询报告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北京市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学校出版发布了《京津冀发展报告(2024):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蓝皮书、《中央商务区产业发展报告(2024):创新产业生态提升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中国创新人才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语言服务2024》蓝皮书等充分反映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皮书。其中《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推区域协同发展》获第十五届“优秀皮书奖”一等奖,这也是京津冀蓝皮书第九次荣获“优秀皮书奖”一等奖。


附件信息
友情链接: